本周新书(20240913)

发布人:图书馆发布时间:2024-09-12浏览次数:13

2024年9月13日图书馆入库新书271种508册,放置在新书阅览区。 读者可通过图书馆书目检索系统查询详细信息:https://findczgxy.libsp.cn/%23/Home


1.《中式思维》

作者:曾仕强    索书号:B804/149

内容简介

《中式思维》一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以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为什么会产生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作为探讨的起点,指出西方人从西方观察地球,获得二构成一的观点,产生分大于合的理念,而中国人从东方审视地球,看出一内涵二,而且合大于分。这两种思维方式,都可能产生变形,成为一统全局,主张有合无分。这三种思维方式各有自己的特性、优点和缺失。

下篇,我们列举出中国人的基本性格、基本信条、基本立场、矛盾心态、心灵状态、衡量标准、判断标准、基本态度、复合标准和必要修养等,找出现代中国人应有的素养。如果能够在多元化的趋势中,建立我们自己的共识,必定可以减少内部的纷争,得以步调和谐,提升管理效益。

作者简介

曾仕强,被称为“中国式管理之父”,是当今中国极具影响力的管理大师与国学大师。研究中国管理哲学三十年,首倡中国式管理,名动政商学界,享誉海内外。曾仕强教授深谙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管理理论,学问渊深,世情洞达。他曾是央视《百家讲坛》最受欢迎的主讲专家之一,以其深厚的中国文化功底和中西贯通的渊博学识在中国教育培训界独领风骚,被著名国学专家钱文忠教授尊为“我们这个时代的天人之师”。

 

2.《感性记忆法》

作者:(美)威廉·沃克·阿特金森 索书号:B842.3/94

内容简介

本书从记忆力的底层逻辑,讲到视觉、听觉等主要感官,用实例讲述归纳、联系、唤起情感等九种不同知识中包含的记忆方法,开发你的感性右半脑,用接收信息最多的感官去记忆,教你抓住记忆力的关键点,把原本学习中让人走神的“杂念”统统变成“正念”。针对重要考试、日常工作、成长学习中的记忆问题,用感性的右半脑提升记忆力,破解大脑工作密码,给脑回路重新“布线”。

作者简介

威廉·沃克·阿特金森,美国“新思想运动”之父,“吸引力法则”鼻祖。一生极具传奇色彩。做过杂货店店员,自学取得了律师资格,从事律师行业,后来转行心理学。二十世纪初,他担任《新思想》杂志的主编,率先在美国发起了吸收东方文化的“新思想运动”。2021年,他的个人传记《威廉·沃克·阿特金森:思想之传》在美国出版。


3.《万里千年:世界博物馆巡览》

作者:王川    索书号:G269.1/6

内容简介

本书共收录了八十三篇介绍世界博物馆及其展品和相关艺术家的文章,是作者历年来游览世界各地博物馆观感心得的积累和精选。他用自己艺术家的学识和视角去发现这些博物馆的藏品之美。这些藏品有的是公认的世界级精品,有的尚未被很多人所识然而却具有非常高的价值,也有被时间和人们遗忘了的作品。作者的行踪遍及欧洲、非洲、亚洲和美洲,这些博物馆既有纽约大都会和卢浮宫这样世界级的,也有偏僻之地的小而有特色的。从介绍的内容来看,既有绘画、雕塑和建筑,也有工艺美术品,此外还有部分环境艺术。本书的写作具有“大美术”的概念。

这些文章自2008年起在《美术报》的“赏析”栏目上以“世界博物馆巡览”的名称刊登。此次集结成册的八十三篇文章是其中精选,并附有作者亲自拍摄的照片做插图。

作者简介

王川,生于1947年,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原镇江市文联副主席、镇江市作协主席、镇江市政府专家组专家,曾任江苏省作家协会理事、江苏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

 

4.《爱因斯坦陪审团》

作者:(加)杰弗里·克雷林斯滕   译者:潘涛    索书号:P1-49/39

内容简介

《爱因斯坦陪审团》讲述了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德国、英国和美国的天文学家如何竞相验证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戏剧性故事。杰弗里· 克雷林斯滕基于广泛的档案研究,展示了这些早期的科学争论如何形成了我们今天所持有的文化态度。

本书从天文学家视角考察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其中许多人并不信服爱因斯坦惊人突破的合法性。在理论发展初期,有人试图验证他的理论,却徒劳无功。而另一些人千辛万苦、不惜工本得出的结论是,这个理论是错的。

这是一个关于国际竞争和密谋策划的故事,充满了从作者对相对论历史和发展的穷究细查中搜罗到的细节。研究表明直到20世纪20年代,天文学和物理学的重心从欧洲转移到美国,利克天文台和威尔逊山天文台的观测研究才使爱因斯坦的工作合法化。作者有力地说明,如今笼罩在这位著名科学家周围的光环,始于那些在公众聚光灯下工作的职业科学家之间的早期争论。

作者简介

杰弗里·克雷林斯滕(Jeffrey Crelinsten1947 ),加拿大科学作家和历史学家。19711977年任康考迪亚大学教授,1981年 获蒙特利尔大学科学与科学政策史博士学位,1987年创建The Impact Group(一家专门从事科技政策、传播和教育的咨询公司) Research Money并任总裁、出版人。曾任加拿大科学作家协会主席。为加拿大广播公司(CBC)、国家公共广播电台和加拿大国家电影局撰写爱因斯坦及其相对论的广播和电影纪录片。1979年为爱因斯坦诞辰100周年制作的爱因斯坦广播传记《爱因斯坦: 天才的人性方面》,于2005年由CBC重播。著有《逼近极限》(1992)、《爱因斯坦陪审团》(2006),合著《在技术社会框架下测量学生对科学的理解》(1993)

译者简介

潘涛,科学文化学者。1964年生于北京。1986年毕业于华中工学院,199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科学与社会研究中心,获哲学博士学位。曾获首届科学文化出版人奖。有读书随笔集《魔仆与泥人——什么不是科学》。译著(含合译)有《相跃》、《从摆钟到混沌》、《上帝掷骰子吗》、《湍鉴》、《自然之数》、《时空投影》、《新纪元科学》、《爱因斯坦的错误》等。

 

5.《素说新语》

作者:朱振藩    索书号:TS972.123/32

内容简介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这是一本专写素食的美食书。素食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于讲求健康饮食的今天更受追捧。

《素说新语》分田园蔬菜、花果野菜、豆制料理、笋菇海物、菜品羹汤、米饭面食、点心饮品、名馆名人八个部分,将素食文化的方方面面娓娓道来。从原料到制作,从由来演变到文献掌故,从饮食讲究到身心损益,美食名家朱振藩写尽素食之味,文字如火,烹佳肴如许,留余味无穷。而又余味悠长。

作者简介

朱振藩,台湾美食家、作家,亚洲饮食文化研究所所长,有“食圣”、“现代食神”、“台湾首席美味鉴赏家”等封号。

原籍江苏靖江,生于基隆,是宋代大儒朱熹的第二十一世孙。

平生雅好文史,尤醉心于美酒佳肴,以“爱吃、能吃、敢吃、懂吃”著称。品过五万道菜、千种美酒,设计了红楼梦宴、张大千宴、随园食单宴。

涉猎极广,在多家报刊开有专栏。已出版《美食家菜单》、《饕掏不绝》、《味兼南北》、《痴酒》等四十余部著作。

 

6乡土漫谈》

作者:陈志华    索书号:TU-862/59

内容简介

本书的作者是来自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陈志华教授。在作者的学术生涯中,其前期一直从事外国建筑方面的研究,但自退休之后,便一头扎进中国乡土建筑当中。在他看来,乡土建筑是乡土生活的舞台和物质环境,是乡土文化最普遍存在的、信息含量优选的组成部分,甚至可以说,乡土建筑研究是乡土文化系统研究的基础。

本书集合了作者有关乡土建筑两类具有代表性的著述,一是乡土建筑研究的论述,一是精选了序跋中的七篇。文章学术观点清晰,短小精悍,优美抒情,可读性强。在这一篇篇饱含深厚感情的文章里,每一个读者都会感受到家园故去甚至遭受摧残的伤痛,也能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根基被点滴侵蚀的忧虑,更有一份为“为抢救传统村落‘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的决心。

作者简介

陈志华(19292022),浙江省宁波人,祖籍河北省东光县。1947年入清华大学社会学系,1949年转营建系。1952年毕业于建筑系,当年留母校任教,直至1994年退休。主要专著有《外国建筑史》、《外国造园艺术》、《北窗杂记》、《意大利古建筑散记》、《外国古建筑二十讲》等,还编译了《保护文物建筑和历史地段的国际文献》、《现代西方建筑美学文选》等书。1989年起从事中国乡土建筑的调查与研究,与楼庆西、李秋香共同成立“乡土建筑研究组”,出版“中华遗产.乡土建筑”系列丛书和《中国乡土建筑初探》等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