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22日晚,第四十八期“书影相随”活动分别在辽河路图书馆142多功能影视厅、巫山路图书馆402报告厅成功举办。本次展播的影片是《流浪地球》,串讲人是23物管张依晴、23学一秦化化同学,共150名同学参加了本期活动。
《流浪地球》是根据刘慈欣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科幻冒险电影。影片故事背景设定在2075年,讲述了太阳即将毁灭,毁灭之后的太阳系已经不适合人类生存,面对绝境,人类将开启“流浪地球”计划,试图带着地球一起逃离太阳系,寻找人类新家园的故事。这部影片的基调恢宏而明朗,讲述着感情的热烈与伟大。
作为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国产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其内涵已然超脱了电影本身,更像是一场围绕人性、求生欲望以及人类面对灾难所展现出来的种种精神品质而展开的哲学探讨。
整部影片,无不围绕着灾难与拯救两个关键词。“文明的命运取决于人类的选择”,科技如秋叶静美,文明如夏花灿烂,没有了科技,地球也许还处在昏昧之中;没有了文明,人类和虫子没有什么不同。唯有科技为叶,才有文明之花绚丽于浩渺宇宙;唯有文明作花,才有科技的枝繁叶茂。人类不能放弃家园,因为那是我们的根。虽然可能享受不到自己付出的结果,但内心对子孙后代的爱与责任是每一位在影片中牺牲的人的初衷。贝加尔湖的冰或许需要两千五百年才能融化,但人类的延续终将到达永远的未来。面对“流浪地球”计划与“火种”计划的选择,他们说“没有人类的文明,毫无意义”。家园深刻在我们心中,是拽着摇曳风筝的那根线,让我们不感孤独。
带着回味与感动,同学们进入了观影讨论的环节。两位串讲人上台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与看法,同时也带领现场同学踊跃发表自己的观点。
有的同学从人性的角度发表自己的观点,他不仅看到了人类面对灾难时的恐惧与无助,也看到了人们在极端环境下的善恶表现。电影提醒我们,在巨大的灾难面前,我们不仅要考虑如何生存下来,更要思考如何在灾难中保持人性和善。
有的同学从精神品质方面阐述,影片展示了人类的勇气和决心,即使面临未知的未来,也要勇敢地寻找新的家园。这不仅是对人类的赞扬,也是对每一个生命的尊重和敬意。
有的同学认为,距离阻隔不了亲情,爱可抵岁月漫长。“叛逆少年”刘启总是对父亲“不屑一顾”,但在父亲做出牺牲自己的选择时,也会大喊表达对父亲的想念。亲情让人的内心即使在刺骨的寒风里也会生出暖意。
有的同学认为,“要向一颗微不足道的小星学习,可以微弱,但要有光。”当绝望与希望并存时,爱会生出枝丫,心会回归,希望大家都可以做一个有情有义的人。
在同学们的热烈讨论声中,本学期的最后一期“书影相随”活动也随之圆满结束,期待下学期“书影相随”活动更加精彩。
推荐书目
书名:《流浪地球》 作者:刘慈欣 索书号:I247.7/859
馆藏地:社科阅览区三(辽河路校区) 书库一(巫山路校区)
推荐理由
《流浪地球》是刘慈欣创作的中篇小说,首次发表于《科幻世界》2000年第七期。小说《流浪地球》讲述了太阳内部氢转化成氦的速度突然加快,人类面临灭顶之灾。各个国家合作成立联合政府,决定实施一项长达2500年的宏大计划:建造行星发动机将地球推离太阳系。然而,“地球发动机加速造成的潮汐吞没了北半球三分之二的大城市,发动机带来的全球高温融化了极地冰川”。面对死亡的威胁,人类变得悲观无助,末日心态滋生。但当地球安然流浪三百多年后,人们发现太阳并未发生变化,于是开始怀疑“流浪地球”计划只是联合政府的阴谋。最终,谣言和猜忌点燃了蔓延全球的叛乱之火。就在人们为起义的胜利手舞足蹈时,太阳氦闪爆发。小说突出了无处安身的人们面对家园毁灭时的无奈、痛苦、恐惧、绝望,反映了人在自然、宇宙面前的渺小,着重刻画了“人在灾难中”的情感。
(明湖书社 张书琪 黎柏超 曹莹/文 图书馆 张军/摄 毛文杰/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