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18日图书馆入库新书448种、720册,其中人文社科类9种,自然科学类439种。两校区入库新书详细种、册数如下表:
校区 | 阅览区(书库) | 种数 | 册数 |
辽河路校区 | 自科阅览区一 | 160 | 229 |
自科阅览区二 | 279 | 430 | |
社科阅览区一 | 2 | 4 | |
社科阅览区二 | 2 | 3 | |
社科阅览区三 | 1 | 1 | |
社科阅览区四 | 4 | 7 | |
巫山路校区 | 书库二 | 46 | 46 |
读者可通过图书馆书目检索系统查询详细信息,一般入库新书放置在馆藏地新书架上一周。http://libsys.czu.cn:8080/newbook/newbook_cls_browse.php
1.《人造时代:10种技术如何改写人类未来》
作者:(英)克里斯托弗·J·普雷斯顿 索书号:N49/592
馆藏地:自科阅览区一(辽河路校区) 书库二(巫山路校区)
内容简介
我们如今生活在一个可以对周围世界进行深度技术操纵的时代。从纳米微观世界到浩渺宇宙空间,科学技术正在改写万物的基础运行法则。克里斯托弗·J·普雷斯顿将这个时代称为“人造时代”。他在书中介绍了10种具有代表性的前沿科技,比如纳米技术、基因编辑、复活物种、气候工程等。这些技术将改造地球——不仅改变地球的“模样”,还将改变地球的“新陈代谢”。人造时代也被称为“塑新世”。相比于之前的时代,它的特点是把地球变成一件精心塑造的“人工制品”。相传古丹麦国王曾将王座搬到海边,命令海水“退下”。人造时代的技术专家和商业精英就像现代社会的“丹麦国王”一样,他们命令太阳光原路返回,给发热的地球降温,他们还在实验室里“从零开始”缔造人类。
技术变革通常具备“科技向善”的一面,但更隐藏着不容忽视的风险。《人造时代:10种技术如何改写人类未来》试图在“人类彻底改变地球”之前,回答“未来我们应该走向何方”。对于正在经历全球大流行、极端灾害、气候危机的我们来说,这本书及时地提供了警示和思考。
作者简介
克里斯托弗·J·普雷斯顿(Christopher J. Preston),任职于美国蒙大拿大学哲学系,教授环境哲学课程。他著有《基础知识:环境哲学、认识论和地方》、《拯救造物:霍尔姆斯·罗尔斯顿生活中的自然和信仰》,以及一部讨论气候工程与气候危机的作品《气候正义与地球工程:大气人类世的伦理和政策》。在专业领域,他发表过大量关于气候工程、合成生物学和人类世新纪元的文章。
2.《二十四节气与礼乐文化》
作者:霍福 索书号:K892.9/14
馆藏地:社科阅览区三(辽河路校区) 书库二(巫山路校区)
内容简介
本书对二十四节气做了深入分析及论述,不仅从起源、内涵及传播三个方面介绍了二十四节气,还从节气与礼乐传统的关系做了深入分析,节气与度量衡传统、礼俗传统的关系做了独到的解读,同时对节气与日常生活、农耕生产的关系也做了分析。本书指出节气不仅有规范度量衡传统的作用,还有助于建构地方民俗系统。本书共分为八个部分,前三个章节是对二十四节气做了详细分析,有助于深刻认识和理解二十四节气,后五章分别是对节气与传统秩序、人生习俗、日常生活、农耕生产之间的关系做了深入解读。
作者简介
霍福,青海省图书馆研究馆员。青海师范大学高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青海民俗文化研究中心校外兼职研究人员。中国民俗学会理事,青海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青海省民俗学会副会长。
长期关注区域民俗文化,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出版独著2部,合著3部。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在研 1项,参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省级社科项目1项。成果先后11次获奖,其中8次为省级奖项(青海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青海省文学艺术创作奖3项)。2009年被评为“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个人”。2019年被青海省社科联评为全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鉴定专家。
3.《餐桌上的中国史》
作者:张竞 索书号:TS971.2/126
馆藏地:自科阅览区二(辽河路校区) 书库二(巫山路校区)
内容简介
本书以中国的历史变动为主轴,以中国菜肴为主角,用通俗的笔调讲述了在天地变换、王朝更替、民俗文化冲突与融合的历史中,中华文化的重组与演变。
在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中,“饮食所以合欢也”是我们常认为的典型现象,但远在孔子时代,流行的却是分餐制,在两汉、魏晋时代,小麦成了北方的主食,现代中国的很多名菜,在宋代之前是不见踪影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中餐是吸收了许多不同民族饮食文化的混合物……
从一道菜就能看出一个朝代的经济、科技、农业发展程度与文化成就。让身在异乡的中国学者,在餐桌上为你讲一堂生动的历史课吧!
作者简介
张竞,1953年出生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毕业后留校任助教,1985年赴日留学。1991年于东京大学取得比较文学比较文化专业博士学位。历任日本东北艺术工科大学副教授、国学院大学副教授、明治大学法学部教授。2007年—2009年任哈佛大学客座研究员。现任明治大学国际日本学部教授,研究方向为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东亚文化交流史、文化史。
4.《衣品修炼手册:穿出理想的自己》
作者:赵依霖 索书号:TS973.4/6
馆藏地:自科阅览区二(辽河路校区) 书库二(巫山路校区)
内容简介
通过阅读这本书,你能获得什么?怎样穿衣显高显瘦?怎样穿衣时尚减龄?日常生活怎样穿出愉悦感?社交聚会怎样穿出高级感?上班通勤怎样穿出职业感?十年穿搭经验,鄂尔多斯、迪奥、古驰、卡地亚、LVMH集团合作培训师,芭莎艺术生活美学项目总策划人赵依霖,为你带来这本关于穿衣和塑造自我风格的“超干货”衣品手册!
苦心撰写三年,总结各类穿搭经验,考察亚洲人特点,炼就穿衣宝典!花更短时间、更少钱,找到更适合自己的专属穿衣风格!手把手带你管理你的衣橱,教你通过穿衣,认识并重塑你的美,穿出理想的自己!
作者简介
赵依霖,可颜国际美学教育品牌创始人,芭莎艺术生活美学项目总策划人,国际注册高级形象礼仪培训师,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学博士研究生,加拿大布鲁克大学教育学硕士,曾进修于伦敦艺术大学、美国纽约时装技术学院形象管理专业,她创立的可颜国际美学教育荣获国际精英女性影响论坛“最具有价值美学教育品牌奖”,曾作为合作培训师服务于卡地亚、迪奥、鄂尔多斯、古驰、LVMH集团(酩悦·轩尼诗-路易·威登集团)等。
5.《诗画生境:中国园林艺术赏析》
作者:李敏 索书号:TU986.62/63
馆藏地:自科阅览区二(辽河路校区) 书库二(巫山路校区)
内容简介
本书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中国园林艺术的基本概念、历史脉络、构成要素、建筑形式、精品赏析、主要特色及国际影响等方面内容,从一个资深园林学家的视角介绍了作为世界园林营造史三大原动力之一的中国园林艺术博大精深的面貌。全书的史实丰富,结构严谨,思想深邃,论述流畅,摄影精美,图文并茂,具有较高的知识性、艺术性与收藏价值。本书可供从事及爱好风景园林、建筑与城市规划的专业人士和高校师生学习参考,也适合钟情于山水风景审美和园林休闲旅游的大众阅读。
作者简介
李敏,1957年出生于福州,先后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和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师从国际著名学者汪菊渊院士、孟兆桢院士和吴良镛院士做研究生,工学博士/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已出版专著33部,发表论文100多篇,指导硕/博研究生180多名。所主持的风景园林与城市规划设计、科研项目和教学成果等多次获得国际、国内专业奖项,如1999年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室外造园最佳展出奖;2004年第五届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室外造园竞赛大奖;2012年中华民族建筑保护传承创新奖;2012年第三届澳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2019年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2020年度国家“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等。
6.《人类世的遗产》
作者:(英)大卫·法里尔 译者:符夏怡 索书号:X/22
馆藏地:自科阅览区二(辽河路校区) 书库二(巫山路校区)
内容简介
我们遥远的祖先留下了美丽的石器,而人类世这个全新的地质年代会给未来留下些什么?是环绕地球5000万公里的道路,是因辐射2万年后仍无法居住的土地,是10万年后依然徘徊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还是全球海洋中无处不在的5万亿块塑料……本书作者大卫·法里尔为我们揭晓了令人震惊的答案,带领我们开启了一次寻找未来化石的深时之旅。当1万年甚至1000万年后的人(很可能到时的人类已是与现在完全不同的物种)看到这些足迹,他们会怎样讲述我们的故事。
作者简介
大卫·法里尔( David Farrier),利兹大学英语文学博士,现为爱丁堡大学文学与环境学教授、《环境人文学》杂志副主编。2013年,他在爱丁堡创立了环境人文研究中心,现被公认为是此领域最优活力的中心之一。在《万古杂志》、《大西洋月刊》等媒体发表过多篇文章。
译者简介
符夏怡,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会议口译专业,现从事医学领域口译工作,热爱图书翻译,译有《阿波罗登月》、《音乐迷醉指南》等多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