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新书(20211224)

发布人:图书馆发布时间:2021-12-22浏览次数:970

2021年12月24日图书馆入库新书456种、767册,其中人文社科类107种,自然科学类349种。两校区入库新书详细种、册数如下表:

校区

阅览区(书库)

种数

册数

辽河路校区

自科阅览区一

142

200

自科阅览区二

204

284

社科阅览区一

30

52

社科阅览区二

18

28

社科阅览区三

36

63

社科阅览区四

13

25

巫山路校区

书库一

45

45

书库二

35

38

语言文字库

11

15

艺术阅览区

9

17

读者可通过图书馆书目检索系统查询详细信息,一般入库新书放置在馆藏地新书架上一周。http://libsys.czu.cn:8080/newbook/newbook_cls_browse.php

  

1.《干法》

作者:(日)稻盛和夫    译者:曹岫云    索书号:B026-49/25

馆藏地:社科阅览区一(辽河路校区)    书库一(巫山路校区)

内容简介

《干法》首次完整阐释了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关于工作的看法、做法。从字面上讲,《干法》似乎是讲述如何有效工作的方法。但其实这本书的重点,专注于人生观中的“劳动观”、“工作观”,而这个问题,在浮躁的当下具有重大而深刻的现实意义。

《干法》既是稻盛先生70多年工作经验的总结分享,也是被多家企业的成功实践证明了的正确哲学。尤其是,它不能被简单地误读为,“只要埋头苦干,经年累月就能成功”的鸡汤说教,它是“如何认真工作,聪明工作”的人生信念。

作者简介

稻盛和夫,1932年出生于日本鹿儿岛。毕业于鹿儿岛大学工学部。1959年创办京都陶瓷株式会社(现日本京瓷株式会社)。1984年创办第二电电株式会社(现名KDDI)。这两家企业都进入过世界500强。2010年出任日本航空株式会社会长,仅仅一年就让破产重建的日航大幅度扭亏为盈,并创造了日航历史上最高的利润。利润率也是当年全世界航空企业中的最高利润率。现任京瓷名誉会长和日航名誉顾问,KDDI最高顾问。1983年创办盛和塾,向企业家塾生义务传授经营哲学。全世界的盛和塾塾生超过12000人。1984年创立“稻盛财团”,并创设“京都奖”,被誉为“亚洲诺贝尔奖”。

译者简介

曹岫云,江苏无锡人,1969年毕业于无锡轻工业学院(现江南大学),后在企业和政府机关工作。企业经营者,从1992年起创办企业(6家)。现任稻盛和夫(北京)管理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

著作《稻盛和夫成功方程式》以中日两种文字出版。稻盛亲自推荐此书时说:“正因为是透彻理解京瓷哲学的非京瓷人所著,所以很值得参考。”另著有《稻盛和夫记》一书。

翻译了稻盛和夫《活法》、《干法》、《心法:稻盛和夫的哲学》、《阿米巴经营》等16部著作,编译出版了《六项精进》、《在萧条中飞跃的大智慧》等6本书,并为各书写了推荐序言。翻译稻盛先生来华和在盛和塾世界大会上讲演的所有文稿。

在2013年稻盛和夫经营哲学(成都)报告会上,曹岫云老师发表了《有关稻盛哲学的11个问题》。稻盛先生听后称赞说:“衷心感谢曹先生。像您这样理解和解读我的哲学的人,全世界恐怕再也没有了吧。”

  

2.《陌生的熟人:理解21世纪乡土中国》

作者:杨华    索书号:C912.82/19

馆藏地:社科阅览区一(辽河路校区)    书库一(巫山路校区)

内容简介

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人口流动等因素冲击着农村社会的方方面面,使传统的血缘–地缘关系,熟人社会,“人情”“面子”等观念均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形塑了我国农村的新面貌和新常态。作者以实地走访调查、研究,结合观察与发现,深入思考,重新审视过去学者所提出的种种有关中国农村研究的论点,并试图就目前农村产生的现实治理问题予以探索和解答。

作者简介

杨华,1981年生,湖南郴州人。社会学博士,现为武汉大学社会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农村社会学、农民阶层分化和县乡治理研究。

  

3.《阅读的艺术》

作者:聂震宁    索书号:I267.1/923

馆藏地:社科阅览区三(辽河路校区)书库一(巫山路校区)

内容简介

《阅读的艺术》辑录了著名出版人、作家聂震宁的六十余篇关于阅读、书籍乃至出版等方面的随笔、评论和演讲。作者从读者、作者身份而进入出版业,从业数十年,对阅读的价值、出版的意义及前景有着长期而细致的观察和独特的体悟,并以“阅读”为切入点,对整个文化生态有着深入的思考。作者身兼“写书人”与“出书人”,一以贯之的是一个“读书人”的立场。《阅读的艺术》正是这样一份基于对阅读与文化持久深沉的情感与担当写就的读书之书。

本书包含四个部分,即阅读的哲思、阅读的方法、阅读的随想和阅读的笔记。“阅读的哲思”主要讨论阅读的价值、阅读的目的以及阅读与人类社会各方面的关联;“阅读的方法”是讨论阅读的具体方法,它与阅读的哲思一起构成阅读艺术的整体;“阅读的随想”集中了当下形形色色的阅读生活引发出来的一系列思考。而“阅读的笔记”则是一批阅读方法的实践和对一些经典书的讲解。

作者简介

聂震宁,著名出版家、作家,第十、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获英国爱丁堡龙比亚大学名誉文学博士学位。曾先后任漓江出版社总编辑、社长,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中国出版集团总裁等,曾亲自选中并操作引入《哈利波特》系列。现任中国韬奋基金会理事长、中国出版协会副理事长,兼任南京大学出版研究院院长、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印刷学院特聘教授。曾获韬奋出版奖、新中国60年百名优秀出版人物称号等。代表作有《长乐——聂震宁小说选》、《阅读力》、《舍不得读完的书》等,其中《阅读力》被评为2017年度“大众喜爱的50本好书”。


4.《西周的灭亡》

作者:李峰    索书号:K224/6

馆藏地:社科阅览区三(辽河路校区)书库二(巫山路校区)

内容简介

本书并非一部西周的通史,甚至也不是西周晚期的通史,而是对西周灭亡这一历史事件的实证性研究。作者通过探讨西周国家的衰弱和灭亡这一特定的持续历史和地理过程中,地理条件及其政治性建构之间的复杂关系,综合运用考古发现、铭文和文献记录,同时联系地表形态的特征,分析和说明了西周的政治体系是如何并且为何不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从而最终导致了西周国家的解体和王畿的崩溃。

作者简介

李峰,1983年西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1986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硕士,之后从事丰镐遗址的发掘。1990年进入日本东京大学攻读博士;1992年赴美国,2000年获得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现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东亚语言和文化系教授。长期从事西周时期考古和历史,特别是西周金文的研究,为西方中国早期研究的重要学者,创办哥伦比亚大学早期中国讲座,著有中、日、英文论文数十篇。

  

5.《古典植物园》

作者:汤欢    索书号:Q94/35    馆藏地:自科阅览区一(辽河路校区)

容简介

在经史子集、东西文化间,发现寻常草木背后的文化意蕴。

诗学、民俗学、博物学、本草学皆为所用,岁时、吃食、风物、文学、历史、艺术融于一体。

那些有趣的、美味的、好看的、动人的,共同呈现出一个妙趣横生、古典诗意的草木世界。

作者简介

汤欢,武汉江夏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学士、艺术学硕士,植物科普作者。热衷于探索、分享寻常草木背后的自然与人文之美。

  

6.《古人的餐桌·第二席》

作者:芮新林    索书号:TS971.2/114:2

馆藏地:自科阅览区二(辽河路校区)书库二(巫山路校区)

内容简介

历史和饮食文化随笔,从汉至明清的三百多本历代笔记中,寻到食物本味的描写、食物文化的精妙和与食物有关的逸事,成四十六篇食趣之文,分为“蔬谷面饭”、“禽兽六畜”、“水产海鲜”和“其他”四辑。穿越时空,让今人与古人对话,从中窥见中华饮食的博大精深,以及千百年来一以贯之又不无发展的“民以食为天”的理念,并于吃喝之外,探寻人与食物、人与自然的关系。可以说,是给普通读者看的具有考据功底的有关饮食文化的文字。

作者简介

芮新林,自喻馋人,四十岁始为文。2010年著成《论语之旅——从孔子的吃喝玩乐说起》,先后在香港和大陆出版。2015年著成《小吃大味——寻访上海的200家小吃店》,在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之后,费时三年校看二百多本历代笔记(饮食部分),积累一百万原始文字,于2018年著成《古人的餐桌》。至2020年,校勘书目多达三百本,累积文字上升至二百万,著成《古人的餐桌·第二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