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士灯的家书
一封家书,一段历史,它的重要性不在于那几张纸的重量,而在于因为它承载了文字而蕴含的巨大能量。今天,当我们再次打开这些尘封的家书,依然能读到硝烟和苦难,读到思念和牵挂,更能读到以死殉国的毅然决然。
长征时期,条件极其艰苦,人员伤亡巨大,写家书难,传递家书难,保存家书更难。经过长征幸存的红军到达陕北后,有了相对固定的驻地,特别是随后到来的第二次国共合作,政治气氛有所缓和,便开始与家里通信,因此这时期的家书有些留了下来。家书的作者往往迫切想告诉家里自己的近况,并且希望了解家中亲人的情况,钟士灯就是其中的一员。
钟士灯是红一方面军第一军第四师十二团第三连的一名战士,在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中,收藏着他于1937年4月30日写往江西老家的一封信。
父母亲大人膝下:
敬禀者堂前,万福金安!进〔近〕来身体是〈否〉健康,饮食增加不?但现在是而复事,想必家中合家平安,同家安乐。但是,我离家已〔以〕后已有〈很〉久了。自从反攻以来,未曾与家通信,我想家中就〈像〉是忘了我一样。自我反攻,以〔已〕到达陕西栒邑县太峪镇驻房〔防〕,衣食住行是很平安,请你〈们〉在家不要挂念。
但是,自三原与家通信一次,也未曾〈知道〉家内接到了〈没有〉?现在也未见回音来,可不知家内怎么样?自我现在的国家,不过说,在外便为了国家的事情。我在外,大家都是为着抗日的,为了保护我们的家庭,为着自己的未〈来〉做事。
……
儿钟士灯启
阳历四月卅日
这封信写得镇静而乐观。钟士灯也是抱定了为革命事业牺牲的决心,但更多的是充满胜利的信心。非常遗憾的是,关于钟士灯的历史资料,却只有这一封家书,我们只知道他是江西籍,而他最终是否回到家乡,还是在战火中牺牲,我们都不得而知。这封匆匆写给父母的信,淡淡的叙述中饱含着对家人的深情和对生活的眷恋,让我们看到了战争年代千千万万普通战士、甚至是无名英雄的内心世界。
(稿件来源:学习强国 朗读者:图书馆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