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新书(20210514)

发布人:图书馆发布时间:2021-05-12浏览次数:937

2021年5月14日图书馆入库新书232种、541册,其中人文社科类151种,自然科学类81种。两校区入库新书详细种、册数如下表:

校区

阅览区(书库)

种数

册数

辽河路校区

自科阅览区一

53

86

自科阅览区二

20

30

社科阅览区一

25

47

社科阅览区二

7

14

社科阅览区三

81

162

社科阅览区四

31

57

工具书阅览区

8

8

巫山路校区

书库一

69

76

书库二

47

49

艺术书库

7

12


读者可通过图书馆书目检索系统查询详细信息,一般入库新书放置在馆藏地新书架上一周。http://libsys.czu.cn:8080/newbook/newbook_cls_browse.php


1.《岂不怀归:三和青年调查》

作者:田丰  林凯玄        索书号:D422.64/2

馆藏地:社科阅览区一(辽河路校区) 书库一(巫山路校区)


内容简介

在深圳龙华三和人力资源市场,生活着一群“三和大神”。他们干一天玩三天,白天四处闲逛,晚上睡大街;吃5块钱一碗的“挂逼面”,喝2块钱一大瓶的水,抽5毛钱一根的散装红双喜,在臭气熏天的网吧里呆到天明。混吃等死,得过且过,挣扎在城市边缘,在生存的极限自我麻痹。他们是城市化浪潮中掉队的人,是被时代遗弃的“零部件”。“留城无望,回村无意”,是他们共同面临的两难困境。

社科院社会学学者“潜伏”三和,历时半年,完成了这份20多万字的研究笔记,并配有几十幅图片。采用白描式研究手法,还原三和青年生存处境,全景式展现“90后”和“00后”农民工流浪三和的生活,打破大众对这一群体的刻板印象。以点窥面,了解中国社会剧烈变革之下的城市化问题,探寻解决底层社会问题的进路。

作者简介

田丰,1979年出生于安徽蚌埠,社会学博士,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长期致力于人口与家庭社会学、互联网与青少年、社会分层与社会问题、志愿服务与社会治理等方面的研究,近年来先后出版《当代中国家庭生命周期》、《生活在此处》(合著)等社会学著作。  

林凯玄,1993年出生于河南商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9届硕士研究生,专业方向为社会工作、社会政策。

  

2.《小行星掉在下午》

作者:沈大成    索书号:I247.7/949

馆藏地:社科阅览区三(辽河路校区)  书库一(巫山路校区)

内容简介

闪烁着霓虹灯的疫区,墨鱼人藏身的超大型地铁站,逐步变异的公司职员,新星球上建设社会的伟大历程……本书是沈大成新近创作的短篇小说精选,作者以其独有的黑色幽默,塑造了一群仿佛生活在地球的双生星上的人类,并将他们置于不确定的未来即将落下的时刻。

一个异质而又有其自身逻辑的世界,读者既可将之看作愉快的脑内小革命,也难以忽视其中现实主义的一面。而我们当代生活的一部分特质,就在沈大成小说独特的显影法下逐步显现。

作者简介

沈大成,作家,文学杂志编辑,在《萌芽》杂志开设有短篇小说专栏“奇怪的人”。著有短篇小说集《屡次想起的人》。首届宝珀理想国文学奖决选名单作者。

  

3.《荒野集:阿拉斯加的宁静历险日志》

作者:(美)洛克威尔·肯特      索书号:I712.65/145

馆藏地:社科阅览区三(辽河路校区) 书库一(巫山路校区)

内容简介

《荒野集:阿拉斯加的宁静历险日志》记录了一个男人和一个男孩在 “安静的世界”里朴素而又丰盛的生活---1918年,肯特带着他九岁的儿子来到阿拉斯加,在一个荒野小岛(狐狸岛)上生活了八个多月。漫长的冬日和可怕的黑暗,水晶般的月光照在湖面上,虎鲸在水中嬉戏……肯特在日志中画了很多生动的插图,再现了那里伟大的风景,歌颂着久已为人类失去的荒野。

作者简介

洛克威尔·肯特(RocKwell Kent,1882—1971),20世纪美国最著名的画家之一,他的艺术成就包括大量油画和版画,以及《莎士比亚戏剧集》、《白鲸》等经典文学的插画。他还撰写了多本有关历险和隐居生活的著作,并为它们绘制了精彩的插图。其中流行最广的是1920年出版的《荒野集:阿拉斯加的宁静历险日志》,这也是肯特出版的第一本书。

  

4.《斑斓志》

作者:张炜    索书号:K825.6/455

馆藏地:社科阅览区三(辽河路校区)  书库二(巫山路校区)

内容简介

如果要挑选一位最受现代人关注的古代文学家,也许非苏东坡莫属。作为中华奇人,从享受尊荣到跌落谷底,人生奇崛陡峭,千年热议不绝。

苏东坡是北宋第一高产作家,有关著述可谓汗牛充栋。言说其人遂成为至难至易之事:难在海量资料披览无尽,作业俱已周备;易在几成共识相互借鉴,最可敷衍成书。自现代作家林语堂的“苏传”问世,可说高标卓立,追随者众,蹊径难寻。苏东坡就此成为当代人熟悉的“概念”:面目固定笑容可掬,诸事重叠大同小异。

张炜以十数年深研之功,兼诗学、写作学、文学批评、作品鉴赏、历史钩沉及社会思潮溯源之综合探究,力避俗见直面文本,每言必得凿实,质朴求真,还诗性与生存实境,直抵人性深处。全书分七讲并一百二十余题,每题必有独见,每见必得服人,呈显出独有的思想深度与文章才情。

苏东坡以华采越千年,张炜以神思共婵娟,为网络时代的苏学爱好者再摆一道精神盛宴。

作者简介

张炜,当代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山东省栖霞市人。1975年开始发表作品。

2020年出版《张炜文集》50卷。作品译为英语、日语、法语、韩语、德语、塞尔维亚语、西班牙语、瑞典语、俄语、阿拉伯语、土耳其语、罗马尼亚语、意大利语、越南语、波兰语等数十种文字。

著有长篇小说《古船》、《九月寓言》、《刺猬歌》、《外省书》、《你在高原》等21部;诗学专著《也说李白与杜甫》、《陶渊明的遗产》、《楚辞笔记》、《读诗经》等多部。作品获茅盾文学奖、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中国作家出版集团特别奖、南方传媒杰出作家奖等。近作《寻找鱼王》、《独药师》、《艾约堡秘史》、《我的原野盛宴》等书获多种奖项。

  

5.《我信仰阅读》

作者:(美)罗伯特·戈特利布  译者:彭伦  索书号:K837.125.42/15

馆藏地:社科阅览区三(辽河路校区)  书库二(巫山路校区)

内容简介

1955年,一位酷爱阅读的年轻人加入了西蒙-舒斯特出版社。他一路升至主编,又跳槽到负有盛名的克瑙夫出版社当总编辑,后来还曾执掌《纽约客》。70岁时,他成为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的编辑,做出了数月狂销200万册的《克林顿传》。他,就是罗伯特·戈特利布。在这本书里,你可以看到——

他如何定下《第二十二条军规》这个经典书名。

他如何一眼识破诺奖得主多丽丝·莱辛的匿名写作。

他为何对克林顿说出“不是我为你工作,是你为我工作”。

以及他群星璀璨的作者名单和那些必读之作的背后故事。

他的出版成就离不开阅读,阅读就是他的信仰。翻开这本书,这位传奇出版人将带我们走进美国出版的黄金时代。

作者简介

罗伯特·戈特利布(Robert Gottlieb,1931年— ),犹太人,美国二十世纪下半叶传奇出版人,先后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英国剑桥大学学习,曾担任西蒙-舒斯特、克瑙夫出版社和《纽约客》总编辑。他痴迷阅读,曾一周读完《追忆逝水年华》,并且对各类书籍兼收并蓄。他的作者多丽丝·莱辛认为,他的出版成就来源于“他读过所有的书”。在出版社,他锐意革新,善于挖掘年轻作者,大胆创造营销手段,打造了诸多出版事件。他强大的作者名单不仅涵盖诺贝尔文学奖、普利策文学奖得主、大热畅销书作者,甚至还有众多名流。工作之外,他喜爱芭蕾舞,担任纽约城市芭蕾舞团理事,写了众多舞评;他还酷爱收藏塑料手提包,曾撰写《一种风格:1949—1959年塑料手提包的艺术》。

译者简介

彭伦,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系,曾任记者、编辑,主要策划的丛书有“出版人书系”、“短经典”、《巴黎评论·作家访谈》系列等。2017年获单向街·书店文学奖“年度编辑”奖。同年创立出版品牌“群岛图书”,出版外国文学作品,并代理中国作家的国际版权。译作有《我与兰登书屋》、《天才的编辑:麦克斯·珀金斯与一个文学时代》等。

  

6.《北京地铁站名掌故》

作者:户力平    索书号:TU92/20

馆藏地:自科阅览区二(辽河路校区)  书库二(巫山路校区)

内容简介

本书是国内第一部关于地铁站名文化的著作,填补了国内尚无一个城市从文史角度系统地将地铁站名掌故汇编成集、公开出版的空白,介绍了北京到目前为止已开发的22条线路、约350座站名的掌故,包括车站方位、站名由来、历史沿革、景观风物、地域文化、轶事趣闻等。

全书按线路顺序排列,从一号线始,到机场线止,史料充分,语言生动,文字简洁,便于阅读。同时,书中还配有一百多幅老照片,帮助读者更为直观地领略各个地铁站建设之前的历史原貌。

地铁站名不仅是地铁车站的称谓,也是北京的地理文化符号,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本书融知识性、实用性、通俗性、趣味性于一体,堪称一部北京人文历史掌故的微型百科全书。

作者简介

户力平,男,1959年9月出生,北京人,北京史地民俗学会会员。 1980年开始搜集整理北京地区民间文学百余篇,刊发于各种报刊,并被收入《中国民间文学集成(北京卷)》等多部民间文学书籍。2004年主编出版《北京老故事》丛书,其中《颐和园传说》、《圆明园传说》和《香山传说》于2007年10月被列入《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主编的《香山传说》被列入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 多年来从事北京文史研究,特别是地名、民俗及村落的研究,并在《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北京青年报》、《中国档案报》、《中国电视报》等书报刊发稿600余篇,120余万字。其中在《北京晚报》“五色土”副刊上刊发北京文史类文稿140余篇,35万余字。已出版《香山传说》(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故宫传说》(中国商业出版社)、《东升地名掌故》(中国戏剧出版社)、《光阴里的老北京》(新华出版社)等,同时参与多部乡志、校志、村史的策划和编写,并为20余部北京文史专著撰稿,另有散文、随笔等文学作品10余万字刊发于多种报刊。 2015年将撰写的80余万字海淀文史资料(电子版)无偿捐献给海淀区档案馆。 2017年被海淀区政协学习与文史委员会聘为文史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