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新书(20201204)

发布人:图书馆发布时间:2020-12-03浏览次数:941

2020年12月4日图书馆入库新书538种、1013册,其中人文社科类172种、自然科学类366种。两校区入库新书详细种、册数如下表:

校区

阅览区(书库)

种数

册数

辽河路校区

自科阅览区一

194

321

自科阅览区二

167

266

社科阅览区一

25

42

社科阅览区二

30

41

社科阅览区三

68

104

社科阅览区四

40

78

巫山路校区

书库一

58

62

书库二

81

85

语言文字库

8

9

艺术书库

3

5

读者可通过图书馆书目检索系统查询详细信息,一般入库新书放置在馆藏地新书架上一周。http://libsys.czu.cn:8080/newbook/newbook_cls_browse.php

  

1.《中国艺术收藏史》

作者:周文翰    索书号:G262/14

馆藏地:社科阅览区二(辽河路校区)

内容简介

收藏的历史就是文明传承的历史。每一件玉器、青铜器、绘画和书法作品之所以能够保存至今,背后都有一段文化、政治、经济因素角力的动人故事。

这是一本兼具知识性、趣味性、鉴赏性的创新之作,全面回顾了5000年中国文物艺术品收藏的悠久历史,其中既有对商、周、秦、汉以来每个王朝收藏文化潮流的细微分析,又有对当代新兴收藏现象的敏锐观察,也以案例的形式呈现了世界各地博物馆一系列精美藏品图片,将带领读者进行一次赏心悦目的美学之旅,从收藏角度认知中国文明传承的秘密。

作者简介

周文翰,艺术评论家、建筑评论家、博物学家、作家。曾任《财经时报》、《新京报》文化记者,后赴印度、西班牙、东南亚国家旅行和写作,2011年至今从事文化研究和写作,同时为《金融时报》、《新京报》、《人民文学》、《经济观察报》、《艺术家》等媒体撰写专栏文章和评论。曾出版博物学专著《花与树的人文之旅》,获得“2016年度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2016年度中国30本好书”等荣誉。

  

2.《彼岸是岸》

作者:温亚军    索书号:I247.7/918

馆藏地:社科阅览区三(辽河路校区)    书库一(巫山路校区)

内容简介

短篇小说集《彼岸是岸》中的作品既凸显了地域特色同时又超越、淡化了地域色彩,既有边地文学的苍凉,又因苍凉而不乏温情、温暖底色,构成了文学意义上一定程度的广阔视野。作品从敦实淳朴的故乡走向了边疆的苍凉广远,又从苍凉边疆走向大都市的拥挤纷杂,作者所表达的每一次精神地理的变迁,首先体现为生存地理,因而这种感知和承载动影中有着诸多生命的纠结:精神的强大、悲壮,现实的琐碎、无奈、无解,更有着坚忍、温暖,绵绵不绝的溪流涌动。

作者简介

温亚军,1967年10月出生于陕西省岐山县, 1984年底入伍至今,曾在新疆服役16年。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作家协会理事。现为北京某部队出版社副社长,大校。著有长篇小说《西风烈》、《无岸之海》、《伪生活》等七部,出版小说集《硬雪》、《寻找大舅》、《驮水的日子》等十五部;作品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首届柳青文学奖以及《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十月》、《上海文学》等刊物奖。部分作品被翻译成英、日、俄、法等文。

  

3.《历史的气质》

作者:崔济哲    索书号:K220.9/16

馆藏地:社科阅览区三(辽河路校区)    书库二(巫山路校区)

内容简介

读史使人明智,这就是历史的气质。不同的历史故事,反映不同历史时期的独特气质。《历史的气质》是著名作家、原新华社副社长崔济哲的历史散文专著,全书收录其近期创作的历史散文40余篇。崔济哲的历史散文大气、开阔,是大散文大气质,非常适合有文化底蕴的大众读者阅读。《历史的气质》视野感十分鲜明,思想深邃,故事细腻,激情澎湃,异彩纷呈,读之酣畅淋漓,使人既有历史的现场感,又洋溢着家国之思、民族之情,令人爱不释手。

作者简介

崔济哲, 1950年生,山东济南人。新华社高级记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市老三届毕业生,1968年赴山西插队,1978年考入南开大学,1982年毕业分配到新华社山西分社做记者。从事新闻工作三十多年。曾任新华通讯社副社长,中国报业协会副主席,中国海外交流协会常务理事。著有《走进黑色世界》、《旧曲新歌》、《清唱》、《风从天上来》、《又到界桥 又到界桥》、《风语·夜话》、《陌生人看美国》、《也看风景也读书》、《落雪有韵 远行无声》、《闲话帝王》、《醉里挑灯谈醉》、《也是三春也是秋 我的知青岁月》等,作品多次获奖,入选《中国新文学大系》,被译为多国文字,被中国国家图书馆和美国国会图书馆收藏。

  

4.《人鉴:<资治通鉴>的通识智慧》

作者:罗英桓    索书号:K204.3/27

馆藏地:社科阅览区三(辽河路区)    书库二(巫山路校区)

内容简介

本书讲述的是《资治通鉴》中有关成功的事例,从《资治通鉴》中撷取成功智慧,以使读者能切身感受到古人的成功与智慧。

有人说,成功必须依靠权谋、厚黑学、走捷径。但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记载的关于成功的史例告诉我们,事实并非如此。惟有推诚待人、礼贤下士,才能得众人之心,才能成就大事;敦厚纯良、宽容大度的人,他们不仅因为得到领导和同事的看重而取得成功,并且结局都不错,能保全自身且得善终;能够积德行善、造福百姓、勤读经史、忍耐等待、厚积薄发的人,才能有好的结局。

本书对这些典型例子进行了分析阐述,总结了三大定律、五项必知、七大法则,以期能为读者建立正确的成功观、在人生中取得成功尽绵薄之力。

作者简介

罗英桓,男,1977年12月出生,法学学士、公共管理硕士。业余时间潜心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读经史、诸子等典籍二十多年,尤其对“四书五经”、《资治通鉴》、《管子》等有一定程度研究,现供职于某省直机关。已有专著《中华文化大智慧》(嘉言篇)、《中华文化大智慧》(善行篇)出版。

  

5.《后人类社会

作者:罗宝林    索书号:Q981.1/13

馆藏地:自科阅览区一(辽河路校区)    书库二(巫山路校区)

内容简介

地球,是宇宙的奇迹,生命的摇篮,人类共同的家园。她给人类提供生存的空间和资源,使人类在这里生息繁衍。有一些科学家悲观地预测,化石燃料将殆尽,生态系统将崩溃,人类的生存危机已经不再是遥远的神话,地球即将步入“大灭绝时期”,生态链遭到毁灭性破坏正引发新一次物种大灭绝,而人类也终将不能幸免!我们居住的这个蓝色星球已经存在了45亿年,她孕育出来的万千物种一直相互依存。经过四十多亿年的漫长演变,地球已经变成一个物种繁多、资源丰富、奇特美丽的蓝色星球。后人类——环境使然,是再度历经生物演化的地球产生新的智慧物种“后人类”,还是人类利用科技手段,改变自身变幻为“后人类”?

作者简介

罗保林,197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86年获中科院化冶所工学博士学位,中科院过程工程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参与编写《中国梦 科学梦》和《中科院21世纪科普丛书》等科普书籍。

  

6.《家庭博物馆里的中国-我家七十年》

作者:崔兆森口述  公晓慧整理    索书号:G268.8/1

馆藏地:社科阅览区二(辽河路校区)  书库二(巫山路校区)

内容简介

崔兆森喜欢收藏,他将20多年的藏品集中起来,办了一个家庭博物馆。家庭博物馆外形低调却内藏乾坤。走进它,就如同走进了时间,过去的时光重又“看得见、摸得着”。里面的14000多件藏品,不是价值连城的文玩珍品,而是从他家三代人的生活中集聚甚至“淘汰”而来的物品。这些“上了岁数”的老物件,每一件都是亲切的、贴近的、富有亲和力的,堪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的层层“切面”,堪称70年“宏大叙事”中血肉丰满的“个人叙事”。

作者简介

崔兆森,1947年生。从军15年,其间七次受到嘉奖,荣立三等功一次。转业后曾任中国人民银行山东分行办公室副主任,山东齐泉纪念币公司总经理,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自1994年起收藏自家老物件和生活档案资料,后来,自办家庭博物馆,向社会公益开放,每年观众有数千人,受到人民网、新华社、山东电视台、齐鲁晚报、济南时报等媒体报道150余次。2016年入选“山东民间十大收藏家”之首,2018年获“济南好人”“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称号。

公晓慧,山东画报社新锐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