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管史政类图书

发布人:图书馆发布时间:2020-07-13浏览次数:1366


  1.《世界六百年与中国六十年:从重商主义到新结构主义》

  作者:马远之       索书号:F119/26

  馆藏地:社科阅览区四(辽河路校区)  书库一(巫山路校区)

  内容简介:六百余年以来,世界经济舞台波诡云谲,各大主角你方唱罢我登场。在大幕背后,经济学家们几乎在绝望地寻求某种完美的主义。六十余年以来,中国经济风云激荡,从一穷二白迅猛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政策背后,几乎运用了世界六百年的经济学主义。

  本书立足于世界六百余年和新中国六十余年来的经济问题与主义,运用历史主义方法论,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以求找到一把解释世界和中国经济实相的钥匙。书中提出创建中国经济学历史学派、建立中国社会市场经济等内容,具有一定的创新价值。

  本书以史为经,以国为纬,纵横交错,经纬相连,把历史与当下、中国与世界结合起来综论经济史,是经济理论研究者和经济政策制定者及执行者的案头参考书,同时也是一本适合大众阅读的通俗经济学著作。

  

  2.《繁荣与衰退》

  作者:()艾伦·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

     ()阿德里安·伍尔德里奇(Adrian wooldridge) 

  索书号:F171.29/10  

  馆藏地:社科阅览区四(辽河路校区)书库一(巫山路校区)    

  内容简介:这是一部史诗级的美国演变史,你将从中看到一片荒芜的殖民地如何成为人类历史上最强大的造富和创新引擎。该书沿着美国经济发展的时间脉络,用精彩凝练的语言讲述了每个历史时期推动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社会因素。该书论述了美国经济史中的重要话题,无论是内战爆发前南方奴隶制发挥的作用,还是罗斯福新政带来的实际效应,甚至是全球化及其影响给民众带来的剧烈冲击,都给读者带来强烈的震撼。但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应该是数百万普通美国民众释放出来的惊人的能量,正是这股能量推动着美国走向财富和力量的巅峰。

  根据两位作者的观点,美国之所以展现出与众不同的天赋,核心在于能够容纳创造性破坏带来的后果,破旧立新的潮流从未衰退,新人口、新观念总是不断带来进步。尽管创造性破坏往往会造成混乱的后果,但它使美国人的生活水平提升到前人无法想象的高度。最近几十年间,美国的生产力止步不前,作者认为,这是汲取历史经验的最佳时刻,美国是能保持其领先地位,还是将其拱手让人,应该从历史中找到答案。 

  

  3.《万历十五年》


  作 者:黄仁宇      索书号:K248.3/2

  馆藏地:社科阅览区三(辽河路校区)   书库二(巫山路校区)

  内容简介:万历十五年,亦即公元1587年,在西欧历史上为西班牙舰队全部出动征英的前一年,而在中国,这平平淡淡的一年中,发生了若干为历史学家所易于忽视的事件。这些事件表面看来虽似末端小结,但实际上却是以前发生大事的症结,也是将在以后掀起波澜的机缘。

《万历十五年》是黄仁宇的成名之作,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这本书融会了他数十年人生经历与治学体会,首次以“大历史观”分析明代社会之症结,观察现代中国之来路,给人启发良多。英文原本推出后,被美国多所大学采用为教科书,并两次获得美国书卷奖历史类好书的提名。  

 

  4.《现代世界的诞生》


  作者:()艾伦.麦克法兰    索书号:K561/21

  馆藏地:社科阅览区三(辽河路校区)  书库二(辽河路校区)

  内容简介:《现代世界的诞生》是英国著名历史学家、人类学家麦克法兰以数十年来潜心欧美亚澳等文明间的比较研究为基础,将自己毕生索解现代世界起源问题的集成,敬献给中国读者。

  延续早年《英国个人主义的起源》这部革命性著作中的观点,麦克法兰以翔实的史料,颠覆了马克思、韦伯、涂尔干和彭慕兰等思想家和学者关于旧制度与现代世界大分流的经典理论,将现代世界的源头上溯至12—18世纪工业化的英国与勤业化的欧亚大陆之间的分道扬镳;并对现代性的本质和特征提出了独到的见解,那就是经济、社会、政治和意识形态(或曰宗教)等领域的彻底分立与组合。

  麦克法兰以古老的现代国家英格兰作例,通过描述英格兰社会方方面面的独特性,丝丝入扣地剖解开启现代性大门的每一把钥匙及其之间的关系。他希望这幅关于英格兰奇的比较性画面,可以帮助中国读者理解西方的历史与中国的现状,思考如何在个人主义的现代社会解决棘手的社会凝聚问题。  

 

  5.《求变者》

  作者:李礼    索书号:K250.7/27

  馆藏地:社科阅览区三(辽河路校区)    书库二(巫山路校区)

  内容简介:19世纪中叶以后,新的思想和改革之举纷纷登场,其中充满了梦想、幻灭、阴谋和流血。一批“求变者”有意无意地把自己置身于近代中国政治、社会变迁的转折之处,在中西对峙中醒悟又彷徨。他们不愿苟同、不安现状,试图刷新观念、更新传统,并以此改变国家和个人的命运。

  本书围绕历史人物的个人生平而非宏大事件,以地理现场为注脚,结合历史情境与其故里后人的当代境况,为历史的回望与重构提供了思考的张力。

  本书为带有游记色彩的历史随笔,聚焦于推动近代中国观念变化的这一批变革者,如徐继畬、张之洞、严复、谭嗣同、王韬、张謇、沈家本、梁启超等人。

  作者游走于过去与当下,重访历史现场,通过考察人物思想变迁及其历史背景,描绘出别具一格的中国近代史图景,为历史的回望与重构提供了思考的张力。思想之深邃,文采之斑斓,使本书兼具史学价值与文学价值。

  

  6.《苏世民:我的经验与教训》

  作者:(美)苏世民    索书号:F279.712/57

  馆藏地:社科阅览区四(辽河路阅览区)    书库一(巫山路校区)

  内容简介:私募巨头、黑石联合创始人苏世民,被媒体称为“华尔街的新国王”、“私募界的巴菲特”,以个人名义捐赠一亿美元支持清华大学建设苏世民书院和创办全球学者项目。该书中,25条工作和生活原则——独树一帜的管理原则、严谨创新的投资原则、可以复制的成功哲学、跌宕精彩的价值人生,影响、轰动中国金融、创投和企业界。企业管理、组织进化、创新创业、人生精进、人际交往、回报社会的人生哲学,每个人都能在这本书中找到人生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