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发布人:图书馆发布时间:2019-11-21浏览次数:1919

  茅盾文学奖是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根据茅盾先生遗愿,为鼓励优秀长篇小说创作、推动中国社会主义文学的繁荣而设立的,是中国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奖项之一。

  2019315,中国作家协会宣布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评奖工作正式启动,开始征集参评作品。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评奖年限为2015-2018年。参评作品须为成书出版的长篇小说,版面字数13万字以上,于评奖年限内首次出版,出版单位在中国大陆地区。

  2019816,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评奖办公室公布了本届茅盾文学奖的获奖作品,分别是:《人世间》(梁晓声)、《牵风记》(徐怀中)、《北上》(徐则臣)、《主角》(陈彦)、《应物兄》(李洱)。

  

  1.《人世间》(上中下)

索 书 号:I247.57/3317:1   I247.57/3317:2  I247.57/3317:3

馆 藏 地:社科阅览区三(辽河路校区)   书库一(巫山路校区)

  作者简介梁晓声,原名梁绍生,祖籍山东荣成,1949年生于哈尔滨市,当代著名作家、学者。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资深教授,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著有《今夜有暴风雪》《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雪城》《返城年代》《年轮》《知青》等作品数十部,多部作品被译介到海外。

  内容简介:《人世间》(三卷本)是著名作家梁晓声的长篇小说。全书一百一十五万字,历经数年创作完成。作品以北方省会城市一位周姓平民子弟的生活轨迹为线索,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写到改革开放后的今天,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描写了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和百姓生活的跌宕起伏,艺术而雄辩地展现了平民百姓向往美好生活的人生努力和社会发展的历史进步,堪称一部“五十年中国百姓生活史”。作者感同身受,满怀深情,立足底层,直指人心,于人间烟火处彰显道义和担当,在悲欢离合中抒写情怀和热望。作品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是近年来不可多得的一部长篇小说佳作,更是梁晓声长篇小说创作的一个新的高峰。

  推荐理由:《人世间》是一代人的时代阅历,也是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人民总结,堪称一部五十年中国百姓生活史,于人间烟火处彰显道义和担当,在悲欢离合中抒写情怀和热望,它写的是百姓生活,将励志色彩潜隐在作品当中,写人物、写人心,对当下青年读者具有教科书意义。


  2.牵风记

  索 书 号:I247.57/3315

  馆 藏 地:社科阅览区三(辽河路校区)  书库一(巫山路校区)

  作者简介徐怀中1945年参加八路军,曾任昆明军区宣传部副部长、文化部副部长,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主任,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部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协副主席,全国文联委员。从文工团团员到将军部长,亦文亦武,一生跌宕起伏。

  内容简介:投奔延安的青年学生汪可逾,路经夜老虎团驻地,因一曲古琴《高山流水》,与团长齐竞相识,成为他部下的一名文化教员。汪可逾聪明灵动、冰清玉洁,齐竞文武双全、儒雅健谈,在浪漫激越的战地恋歌即将奏响之际,却发生了难以预料的突发事件……骑兵通信员曹水儿高大威猛、勇敢果决,为齐竞所看重,也颇受女性青睐。但他时常自我失控,在漫天烽火中上演着一出出 “行军艳遇,终于酿成了悲剧……

  推荐理由《牵风记》之风,既有历史风潮,又有情爱风头,含蓄而大气。它的突破在于四个方面:一是创造出几个当代军旅文学的新人,二是凸显了美对战争的超越,三是挖掘了战争与爱的纵深,四是实现了当代军旅文学的美学突围。  

  

  3.北上

  索 书 号:I247.57/3198

  馆 藏 地:社科阅览区三(辽河路校区)  书库一(巫山路校区)

  作者简介徐则臣,1978年生于江苏东海,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为《人民文学》副主编。著有《耶路撒冷》《王城如海》《跑步穿过中关村》《青云谷童话》等。曾获庄重文文学奖、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小说家奖、冯牧文学奖,被《南方人物周刊》评为“2015年度中国青年领袖。

  内容简介:《北上》是作家徐则臣潜心四年创作完成的长篇新作。本书阔大开展,气韵沉雄,以历史与当下两条线索,讲述了发生在京杭大运河之上几个家族之间的百年“秘史”。“北”是地理之北,亦是文脉、精神之北。大水汤汤,溯流北上,本书力图跨越运河的历史时空,探究普通国人与中国的关系、知识分子与中国的关系、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探讨大运河对于中国政治、经济、地理、文化以及世道人心变迁的重要影响,书写出一百年来大运河的精神图谱和一个民族的旧邦新命。

  推荐理由:运河不只是条路,可以上下千百公里地跑;它还是个指南针,指示出世界的方向。是你认识世界的排头兵,它代表你、代替你去到一个更广大的世界上。它甚至就意味着你的一辈子。

  

  4.主角(上下)

  索 书 号:I247.57/3135:1I247.57/3135:2

  馆 藏 地:社科阅览区三(辽河路校区)  书库一(巫山路校区)

  作者简介陈彦,1963年生于陕西镇安。一级编剧。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创作《迟开的玫瑰》《大树西迁》《西京故事》等戏剧作品数十部,三次获“曹禺戏剧文学奖”“文华编剧奖”,作品三度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

  内容简介:《主角》是一部动人心魄的命运之书。作者以扎实细腻的笔触,尽态极妍地叙述了秦腔名伶忆秦娥近半个世纪人生的兴衰际遇、起废沉浮,及其与秦腔及大历史的起起落落之间的复杂关联。其间各色人等于转型时代的命运遭际无不穷形尽相、跃然纸上,既发人深省,亦教人叹惋。丰富复杂的故事情节,鲜活生动的人物群像,方言口语的巧妙运用,体现出作者对生活的熟稔和叙事的精准与老道。在诗与戏、虚与实、事与情、喧扰与寂寞、欢乐与痛苦、尖锐与幽默、世俗与崇高的参差错落中,熔铸照亮吾土吾民文化精神和生命境界的“大说”。推荐理由一段照亮吾土吾民文化精神的“大说”,一本动人心魄的命运之书,一曲勇猛精进的生命的深情赞歌,一副芸芸众在世经验的恢弘画卷。




  5.应物兄(上下)

  索 书 号:I247.57/3316:1I247.57/3316:2

  馆 藏 地:社科阅览区三(辽河路校区)  书库一(巫山路校区)

  作者简介:李洱,中国先锋文学之后最重要的代表性作家。1966年生于河南济源,1987年毕业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曾在高校任教多年,后为河南省专业作家,现任职于中国现代文学馆。著有长篇小说《花腔》《石榴树上结樱桃》等,出版有《李洱作品集》(八卷)。

  内容简介:李洱借鉴经史子集的叙述方式,记叙了形形色色的当代人,尤其是知识者的言谈和举止。所有人,我们的父兄和姐妹,他们的命运都围绕着主人公应物兄的生活而呈现。应物兄身上也由此积聚了那么多的灰尘和光芒,那么多的失败和希望。本书各篇章撷取首句的二三字作为标题,尔后或叙或议、或赞或讽,或歌或哭,从容自若地展开。各篇章之间又互相勾连,不断被重新组合,产生出更加多样化的形式与意义。它植根于传统,实现的却是新的诗学建构。

  推荐理由几代作家向《红楼梦》致敬的重要收获。新的观察世界的方式,新的文学建构方式,新的文学道德,由此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