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张、兴奋,还是紧张、兴奋,在踏入录音间之前,心理大概是这样的吧。我很喜欢这“任务”,虽然说可能是抱着“重在参与”的心态来做一次朗读者,但是,这也可能是我今生离舞台最近的时候,谁还没有个舞台梦呢?
忐忑地说,随着年纪的增长,对于书本的渴望越来越少;准确地说,是更加喜欢外面世界的繁花似锦,而渐渐忘却了阅读的纯粹、淡然。张老师说他很喜欢我们这样热爱阅读的人,这让我惭愧,我哪里是喜欢阅读的人啊。这是第一次见到张老师,热情、谦逊,平凡无奇的话语却让我感觉到这位老师的深度。原来,阅读的力量可能不在于让你能表现得多么学富五车,能够讲出多少大道理,而是让别人愿意听你说话,喜欢听你说话,那该是件多么幸福的事情。
随着耳返中传来自己的朗读声,我惊讶了,这是我第一次这么仔细清楚地听我自己的声音吧,真好听。大概在前几年,我突发奇想地和小伙伴们一起念剧本,一起角色扮演,幻想着我是一名播音员,一名配音演员,甚至是一名歌手。这应该只能算是人生中短暂的、不可回复的一小段时光吧。没想到几年之后,还会有一次这样的机会可以更专业、更正式地接触,对我来说真是天大的幸运。虽然说可能我的朗读不够富有感情,声音甚至紧张到颤抖,比起专业的人来说更是天壤之别,但是这却是我人生中难得的记忆。
记得在小学的时候,语文老师曾将一包橙汁粉作为礼品,奖励给那个月借阅图书最多的人。那时候应该是春天吧,天已经开始变得暖和,淅淅沥沥的下雨天也开始多了起来。到现在我还清楚地记得老师是这么形容的:窗外下着雨,坐在阳台的躺椅上翻阅着感兴趣的书籍,因为下雨而带来了一丝冷意,端过温热的橙汁,酸甜的口感在味蕾上迸发,被雨天破坏的好心情也回来了,浑身都是暖融融的,算是别有一番风味。于是那位领到奖品的同学成为了全班同学羡慕的对象,无关乎价钱,甚至在老师拿出那包橙汁粉的时候我们还有所失望,有所轻视。只是单纯的因为老师形容那个场景,想想真是惬意呢,也因此在班里掀起了一阵读书的热潮。
已经多久没有平心静气地阅读一本书了呀,在这个快餐文学的时代,“爽文”成了高点击率的代名词。相比作者的文笔以及文化功底来说,情节的跌宕起伏更能吸引读者的眼球,读过也不会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只会依稀记得这本书我好像看过。反而一些有深度、能让人受益匪浅的书,因为读起来或多或少会有点吃力而被遗忘。如果说阅读中获得的知识是我们的食粮,可能很多人已经身形枯槁,只能躺在床上苟延残喘了吧。
今天,我希望能够捡回曾丢失的书本,回到那个“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的时代,回到那个“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时代,回到那个“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