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新书(20190510)

发布人:图书馆发布时间:2019-05-10浏览次数:784

2019510日图书馆共入馆新书372种、843册,其中人文社科类230种、自然科学类142种。两校区入库新书详细种册数如下表:

校区

阅览区(书库)

种数

册数

辽河路校区

自科阅览区一

70

134

自科阅览区二

72

125

社科阅览区一

56

73

社科阅览区二

11

14

社科阅览区三

138

228

社科阅览区四

13

25

巫山路校区

书库一

115

158

书库二

43

45

语言文字书库

9

16

艺术书库

23

25

读者可通过图书馆书目检索系统查询详细信息,一般一周内入库新书放置在馆藏地新书架上。

 http://libsys.czu.cn:8080/newbook/newbook_cls_browse.php

  

1书名:中国哲学简史

作者:冯友兰翻译:赵复三

索书号:B2/135

馆藏地:社科阅览区一(辽河路校区)书库一(巫山路校区)

内容简介

说明:https://img3.doubanio.com/view/subject/l/public/s29621400.jpg

《中国哲学简史》被誉为了解中国思想文化的入门书,以20万字讲述了中国哲学的发展历史,打通了横跨三千年的相关知识,充满了人生的睿智与哲人的洞见,是的完美结晶。因为本书脱胎于讲义,所以语言流畅;因为由英文译来,所以文字晓畅,符合当下人的阅读习惯。读《中国哲学简史》,让你在人生旅途上做有思想的行者,去过真正好的、有意义的生活。

作者简介

冯友兰,字芝生,20世纪哲学泰斗。北京大学文科哲学系毕业,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曾任清华大学哲学系主任、文学院院长,西南联合大学教授兼文学院院长,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客座教授。建国后担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等职,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印度德里大学名誉文学博士。其创立的新理学思想体系,影响深远,具有崇高的国际声誉。作品《中国哲学简史》是各国大学中国哲学史课程通用教材。

  

2书名:奥威尔自述:通往威根码头之路

作者:(英)乔治奥威尔翻译:梁煜

索书号:I561.55/16

馆藏地:社科阅览区三(辽河路校区)书库一(巫山路校区)

内容简介

说明:奥威尔自述

1934年作者调查了英国北部煤矿工人的生存状况,他首次真切地感受到了工人阶级的存在,并被矿工们高强度的体力劳动、恶劣的生存环境以及他们表现出的勇气和忍耐深深地打动了。他在北部工业区停留了两个月,深入走访矿工家庭,实地考察矿工井下作业,做了大量翔实的笔记,回去后整理出版了这本长篇纪实文学。

本书分为两部分,首个部分,奥威尔以梭罗式的手法再现了威根煤矿工人艰辛的生活状况。第二部分,以简单直白的语言阐述了自己的政治观,直言自己是一个社会主义者,阐明了自己反对殖民主义、反对帝国主义、反对人压迫人的立场。这本长篇纪实文学成为奥威尔政治生涯创作的起点,储藏了他最直接、最纯粹的思考与远见。

作者简介

乔治奥威尔(George Orwell1903—1950),英国著名小说家、散文家、新闻记者、社会评论家,被称为西方世界的良心、欧洲的鲁迅、一代人的冷峻良知天才的梦魇者。他出生于印度,后随母亲回英国定居,并考取伊顿公学。1921年加入英国在缅甸的殖民警察部队,这次经历使他认识到了殖民主义罪恶的一面。1936年参加西班牙内战,因重伤返回英国。1939年,二战爆发后积极投身于反纳粹的活动。两次战争经历使得乔治·奥威尔对战争与和平、极权与民主、社会关怀与人类理想等概念进行了深刻反思。他一生短暂,颠沛流离,但始终以敏锐的洞察力和犀利的文笔记录着他所生活的时代,其代表作《动物庄园》和《一九八四》是世界文坛著名的政治讽喻小说。

  

3书名:鲁迅文学全集

作者:鲁迅

索书号:I210.1/8

馆藏地:社科阅览区三(辽河路校区)书库一(巫山路校区)

内容简介

说明:鲁迅文学全集

全套《鲁迅全集》总计有600多万字,共20卷。作品类型包括文学创作、古籍校辑、文艺理论、翻译作品等。

全书内容和编排体例均与原版相同,只调整了个别篇章的内容。全书文字校订方面,除了将繁体竖排转为简体横排外,仅改正了原版中个别错字和标点。其中通假字和鲁迅习惯用字,完全按照原版保留。另有外国人名、地名等,均保留原版的译法。

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小名樟寿,至三十八岁,始用鲁迅为笔名。浙江省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

幼时就读于绍兴府城内私塾三味书屋,1898年考入江南水师学堂,1899年改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矿路学堂,1902年被选派赴日本留学,入读东京弘文学院,1904年转入仙台医专学医。1906年终止学医,在东京研究文艺。1909年回国,在浙江两级师范学堂和绍兴中学堂任教。1912年民国政府成立后,先后在教育部及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等校任职。

1918年第1次以鲁迅为笔名,在《新青年》发表了第1篇小说《狂人日记》。此后陆续出版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1926年间编著《汉文学史纲要》《而已集》及《故事新编》的部分作品。1927年到上海,专事著作。陆续写作了《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及三本《且介亭杂文》等大量杂文,抨击时弊、揭露黑暗,成为中国现代文化界的精神领袖。

  

4书名:法国大革命

作者:(英)威廉多伊尔翻译:黄艳红

索书号:K565.41/4

馆藏地:社科阅览区三(辽河路校区)书库二(巫山路校区)

内容简介

说明:法国大革命

本书先是探讨法国大革命的那些熟悉意象,有来自狄更斯、奥希兹女男爵和托尔斯泰的,还有没有面包,就让他们吃蛋糕的传说以及三色旗。随后,通过简要考察旧制度及其崩溃,多伊尔分析了革命是如何发生的:旧制度如何变得过时,成就如何满足不了野心。多伊尔努力让读者认识到: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以及法国以外历时久远的文化、制度和社会结构,今天的我们仍然生活在这场革命的遗产之中。全书最后部分则思考了这场革命为何会引起那么多的争议。

作者简介

威廉多伊尔 英国布里斯托大学历史学教授,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著有《欧洲的旧秩序:16601800》(第2版,1992)、《法国大革命的起源》(第3版,1999)、《旧制度下的法国》(2001)、《牛津法国大革命史》(第2版,2002)、《贵族及其大革命时期的敌人》(2009)等。

  

5书名:林肯传

作者:(美)理查德布鲁克海瑟翻译:谷华

索书号:K837.127/112

馆藏地:社科阅览区三(辽河路校区)书库二(巫山路校区)

内容简介

亚伯拉罕林肯(1809—1865年),美国第16任总统。在任时领导了针对美国南方奴隶制度的南北战争,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维护了联邦的统一。他还是有史以来入主白宫最伟大的作家、演说家。人们欣赏他的正直、仁慈和坚强的个性,他一直是美国历史上受人景仰的总统之一。

本书并非一本传统意义上的林肯生平传记,抑或记录林肯生平年表的历史资料,而是着重描写林肯政治生涯所经历的漫漫长路,以及让这段生涯灿烂绽放的光辉思想。书中谈及林肯的青年时代、婚姻、葛底斯堡战役如何取得胜利以及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收录了很多林肯的文字——国家文件、私人信件,还有众多林肯的演说,展现了林肯完整、鲜活的形象。

作者简介

理查德布鲁克海瑟(Richard Brookhiser),传记作家和历史学家。现任美国《国家评论》(National Review)高级编辑,同时是美国广为人知的传记作家,著有《詹姆斯?麦迪逊》《汉密尔顿传》《国父:重新发现乔治?华盛顿》等美国开国元勋的传记。

  

6书名:蘑菇博物馆

作者:(英)彼得罗伯茨(英)谢利埃文斯

翻译:李玉张波何晓兰

索书号:S646/4

馆藏地:自科阅览区一(辽河路校区)

内容简介

说明:https://img3.doubanio.com/view/subject/l/public/s29633032.jpg

绚丽多彩,千姿百态,奇幻神秘——蘑菇已经进化形成了一系列令人惊叹的奇异形状遍布在地球上,从赤道到两极的每一个角落。从白蚁土丘上冒出的巨大蘑菇,以特殊气味吸引苍蝇传播孢子的鬼笔,在森林深处浮现的艳丽珊瑚菌,缓慢掏空古树心的巨大多孔菌……这些蘑菇在我们的周围繁衍生息,但它们却很难为我们所关注和欣赏。

《蘑菇博物馆》向我们展示了色彩斑斓的蘑菇世界,简要介绍了蘑菇类鉴定的方法、形态、分类、分布、采集和收藏方面的知识。主要篇幅详细介绍了600多种美丽的蘑菇,并配有600余幅色彩斑斓的彩图,使其特征、特性跃然纸上。每张图片都是以实际大小拍摄,清晰生动,色彩丰富,真实地再现了自然界美妙绝伦的艺术形态。本书极具使用价值和欣赏价值。

作者简介

彼得罗伯茨(Peter Roberts),担任英国皇家植物园高级专家14年,一直从事菌物野外调查研究,其足迹遍布不列颠群岛、欧洲、南美洲北部和中部地区以及加勒比海和非洲地区。发表了大量温带和热带地区的真菌。他是New Naturalist: Fungi的合著者,也是Field Mycology等期刊的编委会成员。

谢利埃文斯(Shelley Evans),担任英国菌物学会菌物保育负责人十余年,欧洲真菌保护理事会执行委员,真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小组专家成员。Pocket Nature:Fungi系列书籍的合作者。她也是一位野外调查经验十足的菌物学家,一直从事真菌资源野外调查,其足迹遍布不列颠群岛、欧洲和北美洲地区。